貳、主題結構


主題結構有四個主要部分


1.區分意義段

2.統整主題

3.統整表述方式

4.統整組織結構


(一)區分意義段落


我們先談區分意義段落。


一篇文章最自然的分段是自然段,同學應該先學會分出文章的自然段,其次再將自然段統整成意義段。


為什麼需要再統整為意義段?


主要是因為現代散文容易有分段細碎的現象,有些散文的自然段可能會出現20個自然段,但這20個自然段不可能有20個重點,所以為方便教學,老師可以先請同學把重點相同的自然段合併成意義段,讓文章的脈絡更加清晰。


國中課文中的文言散文,一般言都是結構嚴整,篇幅短小,比較不會有意義段統整的問題。而現代散文如果自然段超過6段,往往就需要進行意義段的統整。


舉例來說:


「謝天」共分有18段自然段,如果不進行意義段統整,同學對文章的主題就不容易掌握。


所以老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幫同學統整意義段。(以下部分老師如有需要,可參考文類知識提供的教案撰寫格式)


1.哪幾段說明作者在外國朋友家吃飯的情形-(1-3段)


2.哪一段說明感情翻起巨浪。-(4段)


3.5-8段主要在說什麼,和感情巨浪有什麼關係。-(感情巨浪後,舊經驗的聯想)


4.作者舊經驗與在外國朋友家吃飯之間有什麼關連。-(小時候祖母謝天與外國家庭謝飯情節相似,而作者對謝天謝飯無動於衷也很相似)


5.哪些段落,作者對自己為何不謝天開始反思-(9-11段)


6.當作者開始反思時,他第一個發現是什麼-(愛因斯坦對自己的成就喜歡謝謝別人)


7.作者談對愛因斯坦習慣的發現,是哪幾段?-(12-15段)


8.當作者發現愛因斯坦習慣謝別人的幫助後,他突然領悟到什麼道理?-(原來謝天、謝飯不一定是謝廟裡或教堂裡的神像,而是一種大公不居的謙虛態度)


9.這個體悟是第幾段?-(16段)


10.接著作者又聯想到什麼?-(反思自己工作的成果,又體悟到成果確實得到很多人的幫助,而幫助自己的人越想越多,根本不是自己能想盡的,自己也無法一一表達致謝,所以又體悟到原來自己能得到成功,別人的貢獻實在太多太多了,於是自然的興起原來是僥倖成功的體悟,所以謙虛的感謝上天幫忙,感謝上天讓自己得到這麼多即時有用的幫助。)


11.作者這些聯想都出現在第幾段?-(17段)


12.作者有了「謝天原來是功成不居,自己成功原來是老天促成大家幫忙後」,他對自己過去的「不謝天」進行反省,他的結論是什麼?-(創業的人自然想到上天,敗家的人自想到自己)


13.這個內容,出現在第幾段?-(18段)


14.我們討論過全文後,同學練習把我們的討論整理一下,看看這些主題都出現在哪些段落?

 

自然段

1-3

4

5-8

意義段

統整重點

外國謝飯經驗

感情翻起巨浪—情境

感情翻起巨浪—謝天謝飯聯想

自然段

9-11

12-16

17-18

意義段

統整重點

感情翻起巨浪—反思為何不謝天

體悟謝天真義是功成不居

覺悟創業者功成不居的原因


經過上課及表格的引導,多數同學應該可以順利的將自然段落填寫到表格中。


由於這一課的意義段統整,是國中三年教材中最難的,而課文又出現在七年級,所以老師可用上述表格幫助同學完成意義段統整。(表格統整重點的部份也可以空出幾格讓同學自行填寫)


以後再碰到其他課的意義段統整,因為意義段的分類統整都較簡單,所以老師可讓同學自己練習寫出統整重點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ighta2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